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用武要言》

1
发表时间:2020-05-02 01:35作者:陈长兴
目录├─作者介绍├─太极拳十大要论├─用武要言└─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陈长兴(1771—1853),河南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人,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无论看戏、赶会,站立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


《太极拳十大要论》

陈长兴

一理 第一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


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


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尔而急如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疑议,诚不期然而已然。


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方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liè]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渐进。夫而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于一气矣。


二气 第二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故尝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


夫主于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回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三节 第三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


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于此,而足不必论矣。


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即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


至于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四梢 第四

试于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绪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


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离乎血以生气;不离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


抑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囊。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梢足矣。


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


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之弊乎!


五脏 第五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


其在于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十四骨节为肾。至于腰,为两肾之本位,而肾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气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


然五脏之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于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三合 第六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台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


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三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


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六进 第七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于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则意索然而无能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


此六进者,孰非着力之地欤!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身法 第八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


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当进则进,殚其力而勇往直前。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


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后,而后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观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步法 第九

今夫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于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弯抹角,千变万化,不至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


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


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进,而后步亦随之,前后自有定位也。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前后亦自有定位矣。


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刚柔 第十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


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捋、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用武要言》

陈长兴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掤而捋,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以巨炮直轰之势。


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距绳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


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后可言拳术也。


要诀云: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


战斗篇云:击手勇猛,不当击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鹞下鸡场;翻江泼海不须忙,单凤朝阳最为强;云背日月天交地,武艺相争见短长。


要诀云: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何取?解开其理妙如神。


古有闪、进、打、顾之法。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


古人云: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


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


左过右来,右过左来。手从心内发,落向前面落。力从足上起,足起犹火作。


上左须进右,上右须进左。发步时,足跟先着地,十趾要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去时撒手,着人成拳。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身为主宰;不贪不歉,不即不离。拳由心发,以身催手,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伸要伸得尽,屈要屈得紧。如卷炮卷得紧,崩得有力。


战斗篇云: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打,膊打、肘打,胯打、腿打,头打、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退涉打,截气打、借气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贯。


“出身先占巧地”,是为战斗要诀。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


发身要鹰扬猛勇,泼辣胆大,机智连环,勿畏惧迟疑,如关临白马,赵临长坂,神威凛凛,波开浪裂,静如山岳,动如雷发。


要诀云:人之来势,务要审察。足踢头前,拳打膊下。侧身进步,伏身起发。足来提膝,拳来肘发。顺来横击,横来捧压。左来右接,右来左迎。远便上手,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


拳打上风,审顾地形。手要急,足要轻,察势如猫行。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齐到始为真。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摧草。


战斗篇云:善击者,先看步位,后下手势。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


要诀云:操演时,面前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面前手来不见手,胸前肘来不见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现起,腰须坚起,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


战斗篇云: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能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


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胆欲大而心欲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一理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时时操演,朝朝运化,始而勉强,久而自然。拳术之道学,终于此而已矣。


参考资料

[1] 王宗岳等著,沈寿点校考译.太极拳谱[M].第2版(修订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07.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长按·识别·关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