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 · 大舞

20
发表时间:2020-04-22 01:47作者:国家体育总局


健身气功·大舞课题组

组长:石爱桥 成员:雷斌、项汉平、叶俊、曾于久、王广兰、余水清、袁威、华桦、贾海如


石爱桥,男,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教授,现任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课题)课题组长、《健身气功·大舞》课题组组长。


目录

一、“健身气功·大舞”功法源流

二、“健身气功·大舞”功法特点

三、“健身气功·大舞”功法基础

四、“健身气功·大舞”动作名称

五、参考书目


一、“健身气功·大舞”功法源流

“大舞”一词源于罗泌的《路史》:“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闭,人既于内,腠理滞著而多重膇,得所以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道之,是谓大舞。”在汉代《尚书》里也有习练“宣导郁淤”“通利关节”的“大舞”或“消肿舞”的描述。《吕氏春秋•古乐》:“昔陶堂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拥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黄帝内经》:“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起病度萎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从以上文献资料的记述中可知“舞”与“导”直接相关,“舞”“大舞”都属于“导引”的范畴,具有相同的功能。


除有关“大舞”的直接文献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人物中“舞”之特征和较多的“舞”之动作,也是编创健身气功•大舞的重要史料。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与古代气功有关的“舞”纹彩陶盆。彩陶盆绘有几组人物“舞”的形态,整个画面人物突出,神态逼真。经测定彩陶盆属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年,中国古代的原始崖画、壁画、帛画等记载了丰富的“舞”元素。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及其乐舞,蕴含了乐舞的多种形式,为研究原始“舞”之图画,均说明了中华民族祖先先运用“舞”的信息全面而丰富,为研究和编创健身气功•大舞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启示:第一大舞产生的时间是唐尧时期,唐尧至今约有5000年历史;第二,大舞产生的地点是中原地带;第三,水道壅塞,不行其原,这种自然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民气郁阏,筋骨瑟缩不达,是大舞产生的重要原因;第四,解决民气郁阏、筋骨瑟缩、腠理滞著的方法是以“舞”宣导,以通利关节;第五,利于宣导之“舞”才称为“大舞”大舞是有意识地、自主地进行的身体活动,以达到促使某些疾病康复的目的。第六,以舞宣导,内容是宣和导,宣是宣发、发散、升发、展开之意,导有导引、疏通,使其恢复之意。


今天编创健身气功·大舞立足于气功健身,突出“通利关节,以舞宣导”的特点,应用升、降、开、合的肢体动作,配合呼吸、意念,调理脏腑,疏通气血,培补元气,康复疾患,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这既是对5000年钱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通过研究得到的这些共识,为编创健身气功·大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健身气功·大舞”功法特点

(一)以舞宣导,通利关节

健身气功·大舞是以古代朴实的舞蹈动作为基础,整合导引的“三调”,来宣发。疏通、调理人体气机,改善气血运行及关节功能的。


在人体运动中,骨起着杠杆作用,骨连结起着枢纽作用,而肌肉收缩提供了动力。骨与骨之间的每个连结都是一个器官,它的形态结构随着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健身气功·大舞的主要特点就是通利关节,以舞宣导,即通过髋、膝、踝、趾、肩、肘、腕、掌指等关节的屈伸、环转等运动,来梳理、柔畅关节筋脉,调和、疏通肢体经络和气血、同时,通过抻、拉、旋转、震、揉等方法舞动躯干,达到疏导通利躯干关节筋脉及相应经络和气血的目的。筋肉是人体外在的系统组织,脏腑是人体内在的系统组织。躯干在舞动中,不仅疏导、通利人体外在的系统组织,还揉按人体内在的组织,从而调和、舒畅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


(二)以神领舞,以舞练形

传统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素问》:“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有“神乃形之主,形乃神之宅”之说,可见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健身气功·大舞以优美的舞蹈元素为表现形式,其舞神韵、舞的风采、舞的律动、舞的美感、舞的快乐等,均与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内外协调,产生平和、宁静、甜美的心神是密切相关的。故功法注重以神引领舞姿,以愉悦滋润舞姿,以和谐的舞姿调和内心。舞姿的变化引导着全身运动,带动各关节、肌肉活动,起到调练形体的作用。因此,以神领舞、以舞调心也是健身气功·大舞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古朴大方,外动内舞

健身气功·大舞传承于古老文化,动作朴实,舞姿柔和,节奏舒缓、这一特点主要来源于“内舞外动”的运动特征。“内舞”是指脏腑、经络、气血的运动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外动”是指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其内必现其外。因此需要在运用传统医学原理对人体生理功能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优美的舞姿来达到外导内引、内生外发、内外结合的目的,使外在的舞姿、动势对内在的生理活动起到顺水推舟之效。


(四)身韵圆和,意气相随

“身”指身法,是外显的动作,如以脊梁为轴线的躯干做上提、下沉、内含、外腆、横拧、倾仰、冲靠、划圆、侧提等动作,带动四肢展现出各种舞姿或体态。“韵”指规律,是内在的表现,如气韵、呼吸、意识、情感、神采等。当艺术的“韵”与健身气功·大舞的具体动作相结合时,就形成了健身气功·大舞独特的律动性,体现出健身气功·大舞圆和的神韵和风采。


健身气功·大舞中身韵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意气相随中阴阳的开合变化。如“震体势”,是以中焦为开合的原点,做上提下沉的舞姿,与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相应。又如“揉脊势”,以胸为原点,分别做合、含、屈降和开、腆、伸、仰、宣发的动作,与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相应。此功法还十分注重臀部的摆,其摆臀形成“三道弯”的动作,既体现了古老朴实的优美舞姿,又带动了脊柱的旋转屈伸,导引了督脉气机,使日常生活中活动较少的部位得到了锻炼,还起到了牵引经络、筋骨与调和气血的作用。


(五)刚柔相济,鼓荡气息

人是由不同的组织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运动中各系统间是相互协调配合的。人的运动既是完美的“舞蹈”,又是可以发出不同音律的“乐器”。健身气功·大舞就是这样的运动,它的舞姿既舒展大方、松柔缓慢,又有着内在的阳刚之美。例如“开胯势”,上肢松柔地摆动如春风摇柳。而髋、肩关节左右上下运动则是相对用力的抻拉与相合。整个动作既表现出舞的动律感,又体现了阴阳相间、刚柔相济的传统养生思想。


呼吸吐纳则是指在自然中鼓荡气息,即在舞动中,胸廓和腹部随着舞的抻、拉、旋转等变化,自然地扩张、收缩与起伏,呼吸也随之自然吐纳,在自然中鼓荡气息,达到揉按脏腑的作用。


三、“健身气功·大舞”功法基础

(一)精神放松 气定神敛

精神放松,即要求习练者在练功时须排除杂念,放松思想,除当前的练功意识之外,不再有与其无关的思想活动。即使是在以舞进行动作导引时,心理活动也要进入自然和美的放松状态,不去刻意强求其意识活动。杂乱的念头和刻意强求的心理会扰乱宁静、甜美的心态,使大脑神经紧张度增高,影响健身效果。


气定神敛,即在精神放松的基础上内守,做到身心合一。习练健身气功·大舞时,精神意识要保持平静、甜美感,力争做到与优美快乐的舞姿和谐统一,气定神敛。人的七情活动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过度的情绪变化会损伤相应脏腑,而愉悦的情绪可使人身心放松,内气柔和松畅,有益于气血运行。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意思就是笑可以解忧愁、消百病。故气定神敛的甜美心态与以舞宣导相结合,更有益于健身效果。


(二)呼吸自然   气随形运

呼吸自然,即在没有任何主观意识调节或控制下进行呼吸。气功调息的方法很多,但多是由主观意识主导下的调控呼吸。健身气功·大舞的呼吸要求自然呼吸,呼吸的节奏由舞姿的变化决定,整个呼吸过程均为人的本能呼吸,不受主观意识的诱导或控制。


呼吸自然,目的是确保呼吸之气的流畅,它不仅有利于功法习练中肢体动作的放松与协调,更有利于人的精神放松。若普通练习者有意追求舞蹈呼吸的艺术性,则容易产生“风”“喘”“气”等三相,即呼吸中有声(风相),无声而鼻中涩滞(喘相)、不声不滞而鼻翼翕动(气相)。这与传统养生思想中倡导的“松静自然”相矛盾,会影响健身气功·大舞以舞宣导、通利关节的健身效果。


(三)刚柔相济 柔和圆润

健身气功·大舞动作柔中有刚,刚中带柔,对四肢导引舞动与身体躯干和谐运动有着较高的要求。躯干是人体的“支柱”,起着承上启下、连接四肢的作用。腰是人体运动的“轴心”,是身体上与下的连接点。肩与髋关节则是肢体与躯干的结合点。在健身气功·大舞的习练中,这些部位只有刚柔相济、协调一致,才能体现出其宣导的律动感以及和谐、轻盈、灵活的美感,使人享受愉悦、陶冶性情。


健身气功·大舞是以舞宣散郁结的气血,疏导不畅通的经络,达到通利关节、调和脏腑的目的。因此,在学练健身气功·大舞时,既要重视肢体枝节末梢的宣导,也要重视腰、躯干之根结的舞动,这样才能充分地引动肢体抻展,使动作做到柔和圆润,达到在内揉按脏腑,在外疏理筋脉、通利关节、以舞宣导的整体健身效果。


(四)神韵相随   应律而动

神韵相随,即人的心神要与音乐和谐一致。健身气功·大舞的音乐缓慢悠扬,对于习练者顺利进入练功状态很有帮助。习练者应使身心融入到音乐的旋律中,与韵律和谐一致,应音乐之律而舞动。这样,不仅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动作的相应提示,而且还能够营造轻松愉快、安宁舒适的良好心境。


轻松慢舞,即练功中身姿要做到放松、轻盈,同时舞动的导引必须连绵不断、缓慢推进。轻身与慢舞是相辅相成的,身姿的放松有利于导引动作形如抽丝、连绵不断,缓慢的舞动导引又有利于身体的放松。同时。轻身慢舞还有利于精神放松,进入相应的练功状态。只有做到神韵相随、就律而动,气血的升降开合相对不受主观意识影响,健身气功·大舞的导引才能更好地发挥疏导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四、“健身气功·大舞”动作名称

预备势

第一式 昂首势

第二式 开胯势

第三式 抻腰势

第四式 震体势

第五式 揉脊势

第六式 摆臀势

第七式 摩肋势

第八式 飞身势

收势


五、参考书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大舞[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END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