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气功 · 太极养生杖16
发表时间:2020-04-21 01:47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课题组 组长:王玉林 成员:王培勇、杨鑫荣、施仲源、竺玉明、郝锁柱、马志富、郭惠珍、马勇志、龙非筱、傅兰英、刘静民 王玉林,女,1964年9月出生,清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推广。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曾公派到前苏联莫斯科进行为期一年的武术教学工作,于1996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从事教学工作,多次获教学,训练奖项。 目录 一、“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源流 二、“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特点 三、“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动作名称 四、参考书目 一、“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源流 杖,泛指棍棒,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在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以杖作为器械进行身体锻炼的历史非常久远。现存最早文献史料记载见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其中有两幅手持长杖做出不同姿势的图像,这是目前所知运用杖来导引肢体进行养生锻炼的最早资料。据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周世荣研究员《马王堆导引术》一书对《导引图》中持杖图像考证:“作屈身转体运动状,双手持杖,两手左上右下,文字注释为以丈(杖)通阴阳。”说明利用杖导引、行气达到养生健体的方法,已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从古代最原始形态祛病健体的“舞”,到导引、仿生、按跷、行气等多种气功养生方法的发展脉络中,看到有用“杖”导引肢体的形式,表明了历史上曾出现的一种利用器械辅助导引的方法。 从文献史料看,《吕氏春秋》第五卷仲夏纪(古乐)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第六卷外篇(刻意)篇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将导引和行气术结合了起来。《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指导引和按摩术的结合(按跷即按摩)。大量史料记载和《导引图》中杖的利用,揭示了古代气功健身机理以及多种形式的练功方法相互之间必然的联系和发展关系,这是我们挖掘、继承、编创健身气功功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从《导引图》到近代赵中道的“太极棒”(又称“太极尺”)等功法,都说明了使用杖进行养生锻炼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延续至今。 课题组在继承《导引图》持杖动作的基础上,以结合史料中记述的有关导引、吐纳、行气动作原理为编创线索,并借鉴太极棒等传统功法的成功经验,编创了这套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 二、“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特点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取意“太极”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等传统文化理念,借鉴《导引图》中持杖图像和“以丈(杖)通阴阳”表现功法特征,继承了传统持杖功法的精要,整套功法动作柔和缓慢,舒展连绵,动静相间,意境优美,意气相随,好学易练,易于推广普及。 (一)以杖导引,形神统一 形,指形体,包括皮肉、筋骨、脉络、脏腑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神,指思维活动,包括精神、意念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 外,不仅指身形姿势、肢体动作,还指持杖手法、行杖方法等一切外在表现;内,不仅指呼吸、意念,还指劲力、意境等所有内在活动。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的运动理念,以杖为导,引气运行,养神为先,以形相随。凡动静、开合、屈伸、进退,皆为杖动气起,杖到气至。在杖的上下、左右、前后诸方位的导引中,平心静气,意在气先,精神内守,形与神俱。 (二)腰为轴枢,身械协调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在运动过程中强调以腰为轴进行拧、转、屈、伸等全方位运动,并通过腰部动作带动脊柱进行运动。 在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练习时,要求松腰、松胯,保持身形中正、安舒,做到腰部松、活、灵,以腰的圆转、虚实变化贯穿全身上下,使周身与器械协调统一。如杖向上举,则腰向下松沉,气沉丹田;杖向下落,则竖腰,百会向上虚领;杖划平圆,则腰转如磨盘,以腰带身,以身使臂。这些都体现了以腰为主宰和枢纽的重要作用。 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通过正确的腰部运动,配合呼吸、意念,可以有效地调补先天,补益后天,扶正培本,使人元气充足,增进健康。 (三)按摩行杖,融为一体 持杖练功,杖不仅引导着肢体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更大幅度地抻拉筋骨,而且还起到了按摩穴位、经络、脏腑的作用。如两手环握,在持杖运动中对腹部等部位进行摩运,使按摩行杖融为一体,深入刺激相关脏器,则加强了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的健身效用。 (四)杖行弧线,圆转四方 杖的运行路线要处处带有弧形,往复衔接不起棱角,既有平圆和立圆运动,又有前后、上下、左右各方位的运行。 中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并“以天为法”,“法于阴阳”,“如天行健”,“天动地静”,“天道有自然之秩序”,所以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以柔和、缓慢、连贯的圆周运动为主,以“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 (五)两手握杖,相牵相系 杖是手臂的延长,使杖与练习者融为一体。两手握杖,腰为轴枢,相牵相系,带动全身运动。杖引肢体,牵动脏腑,内外相互照应,变化配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依相靠,相承相接。 这套功法既可成套练习,又可专门练习单式或多式组合。通过以杖引导肢体的运动,特别是手腕的卷旋、颈椎的屈伸和脊柱的旋转,得以舒筋调脉,促进全身气血流通,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健身、健美、健康的目的。 三、“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动作名称 预备式 第一式 艄公摇橹 第二式 轻舟缓行 第三式 风摆荷叶 第四式 船夫背纤 第五式 神针定海 第六式 金龙绞尾 第七式 探海寻宝 第八式 气归丹田 收势 四、参考书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大舞[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王玉林):https://v.qq.com/x/page/y0510y91kms.html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长按·识别·关注 |